把酒看花想诸弟,杜陵寒食草青青。
出自唐代韦应物的《寒食寄京师诸弟》
译文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,寒食时,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。
注释把酒:手执酒杯,谓饮酒。杜陵: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,内有帝陵、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。
赏析此句诗笔宕开,诗人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,进一步托出了“想诸弟”之情,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。
完善
原文
韦应物《寒食寄京师诸弟》
雨中禁火空斋冷,江上流莺独坐听。 把酒看花想诸弟,杜陵寒食草青青。
译文
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,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。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,寒食时,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。
注释寒食:节令名,在清明前一天(一说前两天)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,以介子推抱木焚死,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。空斋:空荡的书斋。流莺:鸣声婉转的黄莺。把酒:手执酒杯,谓饮酒。杜陵: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,内有帝陵、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吉林大学中文系 .唐诗鉴赏大典(七) :吉林大学出版社 ,2009 :178-179 .
2、
陶敏 王友胜 .韦应物诗选 :中华书局 ,2005 :132-133 .
创作背景
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(786年)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。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,孤独思乡之情更甚,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陶敏 王友胜 .韦应物诗选 :中华书局 ,2005 :132-133 .
赏析
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,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。而正由于出自性情,发自胸臆,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,就事写出,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,情意悠长。
就章法而言,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,顺笔写来,而针线极其绵密。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,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;末句从远方落想,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。这一起一收,首尾呼应,紧扣诗题。中间两句,一句暗示独坐异乡,一句明写想念诸弟,上下绾合,承接自然。两句中,一个“独”字、一个“想”字,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。第二句的“独”字,既是上句“空”字的延伸,又是下句“想”字的伏笔;而第三句的“想”字,既由上句“独”字生发,又统辖下
展开阅读全文 ∨
赏析二
杜陵是韦应物的故乡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。古为杜伯国,秦置杜县,因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而得名 。当时诗人离开京城长安(今西安市)在外宦游,适逢寒食节,孤独思乡之情更甚,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满溢手足之情的七绝——“乍暖还寒时候,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,在这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,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,叫人如何能够安坐?还是出去看看吧!漫无目的地来到江边,江风拂面,竟然觉得比屋内还暖和一些。独坐岸石,杨柳枝头的流莺飞来飞去,还不时呼朋引伴地鸣叫着。清脆如歌的啼唤,为何竟如此令人怅然?喝一杯淡淡的冷酒,解不了胸中无限的愁绪;看一眼带露的红花,消不了心中无尽的孤凄;远在京师的弟弟,我想念
展开阅读全文 ∨
简析
《寒食寄京师诸弟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从环境写起,言“雨中”、“禁火”、“空斋”,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,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。接下来写“听莺”、“把酒”、“看花”等活动,虽是赏心乐事,但思乡念亲之情始终无法排遣,以乐景写哀情。末句写家乡杜陵芳草萋萋,以景结情。全诗虽只是即景拈来、就事写出,却蕴含深厚,情意悠长。
韦应物
韦应物(生卒年不详),字义博,京兆杜陵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。唐朝官员、诗人,世称“韦苏州”“韦左司”“韦江州”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► 570篇诗文 ► 178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不知而自以为知,百祸之宗也。
——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
——《汉书·传·司马迁传》
十指不沾泥,鳞鳞居大厦。
——梅尧臣《陶者》
运筹千里,勇冠三军
——《旧唐书·列传·卷三》
素娥惟与月,青女不饶霜。
——李商隐《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》
女儿年几十五六,窈窕无双颜如玉。
——萧衍《东飞伯劳歌》
我最怜君中宵舞,道男儿到死心如铁。
——辛弃疾《贺新郎·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》
运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
——李商隐《咏史二首·其二》
明年此日青云上,却笑人间举子忙。
——辛弃疾《鹧鸪天·送廓之秋试》
物有一变,人有千变,若要不变,除非三尺盖面。
——《警世通言·卷三十一》